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58章

(三)战国时期阴阳家与方士的声势

我们为了尽量紧凑扼要,除了稍加说明周、秦之际为举世所公认有关道家学术思想的大家,如老、庄以外,其他只好不加详论,但对于阴阳家与方士,必须略为提出,以供参考。

我们要知道,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无论为个人或诸侯的邦国,上上下下,都是弥漫在重利、重现实的风气之中,犹如现代的社会和世界情形,司马迁在《孟子列传》中,述说孟子的思想,便提到当时学术思想界的情形,如说:&ldo;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

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

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rdo;由此可知,在现实环境的积习之下,上下重利,那是时代风气的当然趋势,因为世风习俗的重利,注重现实,更加造成扰攘纷争的乱世现象,这是相互因果的必然结果。

孔、孟远法先王,高唱唐虞之际的政治理想,是万难做到的境界,可是效法先王,发扬光大,随时演进,保存三代以上传统文化的精神,却是必要的事情。

道家人物,如老、庄、接舆等人,对于时代趋势的看法,认为是不可遏阻的,只有把握其机先,因势利导,才是上策,但是把握机先,与&ldo;有为&rdo;如&ldo;无为&rdo;的作法,也是太难太难。

所以孔子、孟子在中年以后,都能了解把握时势的重要,孔子赞叹&ldo;时&rdo;的观念,在《周易》上,《论语》上,都有提到。

孟子后来简明地说:&ldo;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钅兹基,不如待时。

&rdo;这个感慨,正如唐人窦巩的诗所说:&ldo;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rdo;

但在孟子同一时代的阴阳家们,他们的学术局面,却非常热闹,司马迁述孟子传中,便说:&ldo;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是以骏子重于齐。

适梁,梁惠王效迎,执宾主之礼。

适赵,平原君侧行实撇席。

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作主运。

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

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rdo;我们现在试读司马迁在《史记》上,记载阴阳家驺衍当时的声势,实在够得上是一个国际闻名,诸侯争相迎致的名学者,他的风光,他的声势,孟子不能与其比,就是后来佩六国相印的苏秦,也没有像他那样的光荣。

但这是后世另一类道家人等,所景仰的风格,却非老、庄之徒的道家精神。

可是,驺行所到的地方,也只限于燕、齐、赵、梁的区域,并未达到秦、晋的地方,更谈不到南下于吴楚之间;这因为驻行是阴阳家,他所注重学术思想的教化,并不像纵横家们,以利害是非说动人主,可以取到政治运用上的地位,而自鸣一时的得意的。

如说:&ldo;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

&rdo;那便是描写他的学说,开始都受到有权势的上流社会所欢迎,而在欢迎学习当中,还是觉得不能全信的,所以又说:&ldo;其后不能行之。

&rdo;便是表示他们后来又不能实行,这个&ldo;不能行之&rdo;的不能,并非是说驺衍的学术思想行不通,实在是做不到的&ldo;不能&rdo;。

何以见得呢?我们再看司马迁记载他学说的大要,如云:&ldo;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

相邻小说
前任复活指南  连哭都是我的错  软萌龙在线失忆  未来之师厨  声声慕我  冰河降临  [综漫]从零开始的假酒生活  光明圣女想跳槽  魔君你别太离谱[穿书]  前男友又在给我写信了  我对世界抱有恶意[快穿]  好事多磨  末世重生后,大佬们排队宠着我  美人兮:废弃王妃  小皇帝的农夫相公  我的小朋友  相夫  斗魂  回收账号重启中[无限流]  我欲穿花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