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32章

(二)孔子与隐士的思想

其次,如众所公认我们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心存君国的救世主义者,他要面对现实,反对逃避责任,但在他的一生里,却极力赞叹伯夷、叔齐和吴太伯等人的让位逃、隐,推崇他们的人格。

他也讲到&ldo;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rdo;的处世方法,同时提出&ldo;宁武于,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rdo;的观感等等。

这是说明孔子尽管自己具有人世救世的愿望,但对于隐士思想&ldo;贤者避世,其次避地&rdo;的作法,仍然非常赞同,甚至他有的处世方法,也不得不取与隐士思想雷同的态度。

所以在他周游列国的时期,遭到晨门者、荷赘者的讥刺;碰到长沮、桀溺的批评;领会楚狂接舆的讽劝,他只有会心的叹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只有在桀溺对他批评说:&ldo;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rdo;他曾莫可如何地加以按语,才有&ldo;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rdo;的感叹。

后来大家便引用他说&ldo;鸟兽不可与同群&rdo;的一句话,认为是孔子骂隐士们逃世消极的丑陋判语,其实,他说这句话,并非如后世人所想象的那样丑陋与恶毒,他只是说出入各有志,彼此各行其是的感慨而已。

因为鸟是飞的,兽是走的,所谓远走高飞的消极者,与积极人世者,彼此都可各行其是;表明他自己,决心走的是人世救世的路线。

我们只要一读司马迁写《老庄申韩列传》中,由孔子对于老子的按语:&ldo;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给,飞者可以为缯。

至于龙,吾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rdo;一段话,便可了解孔子所说&ldo;鸟兽不可与同群&rdo;的语意何在了。

并且由此也可以明白他对于隐士思想的估价,和推崇老子为高隐代表者的表示。

因此司马迁写在捉摸不定的老子传里,也就有了&ldo;老子,隐君子也&rdo;的结论。

总之,孔子的思想,与秦、汉前后所号称的儒、道两家思想,他们在原始的本质上,对于&ldo;君子乘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囗以行&rdo;的立身处世的态度,是完全一致的,尤其对于&ldo;蓬囗以行&rdo;的隐士们,和隐士思想,是具有&ldo;心向往之&rdo;的潜在情感的。

(三)隐土与历史政治的关系

讲到历史政治与隐士的关系,这在我们整个的历史系统里,是一个非常有趣味的问题,只是大家都相沿因袭惯了,谈到历史,不是用一本正经的严肃面孔来读,便抱着疑信参半的态度来研究;可是无论属于哪种方式,对于历史政治上幕后隐士们的价值,都被忽略过去了。

我在前面曾经强调说,隐士思想与隐士们,是操持中国文化的幕后主角,但是自古以来,真正彻底的隐士,已经无法确实得知他们的事迹,只有被道家的人们,搜罗一部分,假托一部分,归入若隐若现的神仙传记里去了。

我们现在提出与历史政治有关的人物,也只能算是&ldo;半隐士&rdo;的一样。

所谓&ldo;半隐士&rdo;,就是说他们的生平,或者在前,或者在后,过的是隐士的生活,其余半截的生活,就出山人世,参与现实社会,和实际的政治有了牵连。

关于&ldo;半隐士&rdo;与&ldo;隐士&rdo;,我们引用宋代诗人陆放翁的一首诗;做为恰当的说明、放翁的诗说:&ldo;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不须更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

&rdo;他认为真正的隐士,入山唯恐不深,避世唯恐不远;而被人知道出了名的隐士,已经辜负了自己当初逃隐的动机了,姑且不说别有用意的严子陵们,就是许由、巢父他们,被人发现了踪迹,有了&ldo;高尚其志&rdo;的&ldo;隐士&rdo;声名,也早就错到底了。

相邻小说
声声慕我  好事多磨  相夫  我对世界抱有恶意[快穿]  连哭都是我的错  未来之师厨  魔君你别太离谱[穿书]  小皇帝的农夫相公  [综漫]从零开始的假酒生活  末世重生后,大佬们排队宠着我  美人兮:废弃王妃  回收账号重启中[无限流]  软萌龙在线失忆  我欲穿花寻路  冰河降临  前男友又在给我写信了  光明圣女想跳槽  前任复活指南  我的小朋友  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