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4章

经理说:“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进人太空是一种何等浪漫的事业,我清楚地记得,邓小平在访问肯尼迪航天中心时,把一位美国宇航员称做神仙。

现在,”

他拍着庄宇的后背苦笑着摇摇头,“我们彼此彼此了。”

庄宇扭头看了看那几名蜘蛛人小伙子,放大了声音说:“但是,先生,我给他们的工资怎么说也是你的八到十倍!”

第二天,包括水娃在内的六十名蜘蛛人进人了坐落在石景山的中国宇航训练中心;他们都是从外地来京打工的农村后生,来自中国广阔田野的各个偏僻角落。

西昌基地,“地平线”

号航天。

飞机从它的发动机喷出的大团白雾中探出头来,轰鸣着开上蓝天。

机舱里坐着水娃和其他十四名镜面清洁工.经过三个月的地面培训,他们被从六十人中挑选出来.首批进入太空进行实际操作。

在水娃这时的感觉中,超重远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他甚至有一种熟悉的舒适感,这是孩子被母亲紧紧抱在怀中的感觉。

在他右上方的舷窗外,天空的蓝色在渐渐变深。

舱外隐约传来爆破螺栓的啪啪声,助推器分离,发动机声由震耳的轰鸣变为蚊子似的嗡嗡声。

天空变成深紫色,最后完全变黑,星星出现了,都不眨眼,十分明亮。

嗡嗡声嘎然而止,舱内变得很安静,座椅的振动消失了,接着后背对椅面的压力也消失了,失重出现。

水娃他们是在一个巨大的水池中进行的失重训练,这时的感觉还真像是浮在水中。

但安全带还不能解开,发动机又嗡嗡地叫了起来,重力又把每个人按回椅子上,漫长的变轨飞行开始了。

小小的舷窗中,星空和海洋交替出现,舱内不时充满了地球反she的蓝光和太阳白色的光芒。

窗口中能看到的地平线的弧度一次比一次大,能看到的海洋和陆地的景色范围也一次比一次大。

向同步轨道的变轨飞行整整进行了六个小时,舷窗中星空和地球的景色交替也渐渐具有催眼作用,水娃居然睡着了。

但他很快被扩音器中指令长的声音惊醒,那声音说变轨飞行结束了。

舱内的伙伴们纷纷飘离座椅,紧贴着舷窗向外瞅。

水娃也解开安全带,用游泳的动作笨拙地飘到离他最近的舷窗,他第一次亲眼看到了完整的地球。

但大多数人都挤在另一侧的舷窗边,他也一蹬舱壁窜了过去,因速度太快在对面的舱壁上碰了脑袋。

从舷窗望出去,他才发现“地平线”

号已经来到中国太阳的正下方,反she镜已占据了星空的大部分面积,航天飞机如同是飞行在一个巨大的银色穹顶下的一只小蚊子。

“地平线”

号继续靠近,水娃渐渐体会到镜面的巨大:它已占据了窗外的所有空间,一点都感觉不到它的弧度;他们仿佛飞行在一望无际的银色平原上。

距离在继续缩短,镜面上现了“地平线”

号的倒影。

可以看到银色大地上有一条条长长的接fèng,这些接fèng像地图上的经纬线一样织成了方格,成了能使人感觉到相对速度的惟一参照物。

渐渐地,银色大地上的经线不再平行,而是向一点会聚,这趋势急剧加快,好像“地平线”

号正在驶向这巨大地图上的一个极点。

极点很快出现了,所有经向接fèng都会聚在一个小黑点上,航天飞机向着这个小黑点下降,水娃震惊地发现,这个黑点竟是这银色大地上的一座大楼,这座大楼是一个全密封的圆柱体,水娃知道,这就是中国太阳的控制站,是他们以后三个月在这冷寂太空中惟一的家。

太空蜘蛛人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每天(中国太阳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也是24小时),镜面清洁工们驾驶着一台台有手扶拖拉机大小的机器擦光镜面,他们开着这些机器在广阔的镜面上来回行驶,很像在银色的大地上耕种着什么,于是西方新闻媒体给他们起了一个更有诗意的名字:“镜面农夫”

相邻小说
请你喜欢我  意千宠  瓦岗英雄  乡村教师  一张纸一支笔  赡养上帝  超新星纪元  街角  球状闪电  时光温柔如你  重生八零:异能女王,燃炸天  枕着星星想你  孤独患者  光荣与梦想  都来撩我怎么办  纸上的姐妹  东京归乡  贵妃凭吐槽实力上位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假面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