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残疾人是容易懂这个道理的,不明白的往往是那些自以为健康的人。残疾既是一个限制,也是一种敞开,限制的是我们身体的活动,敞开的是我们灵魂的世界。残疾使我们觉悟到外在生命的不可靠,从而更加关注内在的生命。盲人失去了肉体的眼睛,心灵的眼睛就更明亮了,看不见有形的事物了,就更能看见无形的事物了,从而生活在一个更本质的世界里。截瘫病人不能在人的国度里行走了,却可能因此而行走在神的国度里。古今中外有许多事例证明,残疾绝不是人在精神世界里行走的障碍,许多做出伟大精神创造的人是残疾人。欧洲文学的鼻祖荷马是盲人,我特别喜欢的阿根廷大作家博尔赫斯也是盲人。大音乐家贝多芬是聋子,大物理学家霍金是渐冻人。不用说海伦&iddot;凯勒了,大家都知道她是盲人兼聋哑人,成了全世界残疾人励志的榜样。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例子,司马迁受了宫刑,孙子受了膑刑,而今天我们有史铁生、张海迪,都是坐上轮椅后成为了优秀作家。在我眼里,这些残疾人都拥有多么健康的生命。
在一定的意义上,由于身体的限制,残疾人比较容易节制欲望,没有向外扩张的野心,让生命保持在一个单纯的状态,而这又会促使你们向内发展。这给了我一个启发,就是一个人只有外在的生命单纯,内在的生命才会真正开启,活得越简单,实际上离神就越近。就此而言,残疾人在社会的竞争中处于弱势,这似乎是一种不幸,但更是一种幸运,因为你们更容易保护好生命的单纯,更容易开启出内在的生命。我们在社会上生活,我们的生命上面会有许多堆积物,包括权力、地位、财富、名声等等,然后就往往迷失在这些堆积物里面了,忘记生命本身是什么了。什么叫觉悟?就是要透过这些社会的堆积物去发现自己的自然生命,又透过肉体的生命去发现自己的内在生命,让灵魂敞亮,这样人生就有了明灯,有了方向。名利场上人是听不见生命本身的声音的,因此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所以,我们要好好向你们学习,回归生命的单纯,这既是生活的艺术,更是精神的修炼。
(以上是讲座内容的摘录,全文略)
现场互动
问:我正在拜读周先生的散文集《情感和体验》,感觉非常有哲理,而且看周先生的散文不是一看而过的,而是一边看一边要思考,有些句子要反复读,才能够理解里面的深意。今天周先生到这里来给我们盲人讲人生哲理,别看今天来的人不多,很多盲人是通过网络在听您的讲座,我听了非常感动。周先生是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残疾人,我们虽然有残疾,眼睛看不见,但是灵魂是没有缺陷的,我很受鼓舞,所以我们应该真正过好自己的人生。(掌声)
答:谢谢你,说得特别好。
问:我现在读的是盲文版的《情感和体验》,不知道有没有音像版,咱们这有没有的?
答:现在还没有。
问:我有一个观点,只有努力去体会生命的不平凡,才能感受到平凡的可贵,您对这个观点怎么看?
答:就看你说的不平凡是什么含义了。生命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迹,从这个含义上说是不平凡的,因此要敬畏生命、欣赏生命,这和过好平凡生活不但不矛盾,而且是一致的,会让你更加珍惜平凡的生活,把平凡的生活过得更好。这是不是你说的不平凡的含义呢?
问:寻找身边的不平凡之处,才能体会平凡的可贵。
答:对于我刚才所说的生命的这种不平凡,我觉得不是去寻找它,而是要感悟它。平凡和不平凡这一对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你也可以指社会的层面,不平凡就是在社会上做出一番让人羡慕的事业。这个含义上的不平凡,我不认为是生命本身所必需的,你是一个普通人,你的生命品质也可以是高的,你是一个所谓的名人,你的生命品质也可能不高。针对这个时代对平凡生活的价值的忽视,我想更加强调平凡,不要因为太看重不平凡而把平凡糟蹋掉。
问:我今天是带着我的儿子一起来听这个讲座的,他今年14岁。作为母亲,我特别希望孩子能听到您的讲座,因为我看您的书,觉得您对人生价值的论述比较合乎我的想法。但是我担心我的想法可能在这么大的孩子身上引不起共鸣,所以我想问一下周老师,我怎么能和孩子之间形成沟通?这些道理有了一定人生经历才会更有感觉,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怎么能让他对生命的价值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作为母亲,我希望他以后会少走弯路,我是这种心情。
答:我的女儿现在13岁,比你的孩子小一岁,这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整个社会比较功利化的情况下,要给孩子讲这些比较纯粹的人生道理,会比较困难,还多少有点风险。我觉得你现在不应该急于让他知道所有这些道理,其实也不可能。我是很少和我女儿去讲这些人生道理的,也不要求她看我的书,她可能偷偷地看一点,但是我知道她看得不多。其实,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有机会就某些具体的事情聊起来,那时候你就可以把你的想法贯穿在里面,这是和风细雨的方式,潜移默化的过程。遇到的事情多了,聊得多了,如果你经常给他展示这样一种人生观的角度的话,他会慢慢地接受的,会在他的心里慢慢地生根的。反正我和我的女儿就是这样,我们会经常讨论一些事情,都是很具体的事情,包括她在学校里碰到的事情,我们各说自己的看法,这里面就有我的观点,她会慢慢地受影响。当然不一定我的观点都是对的,如果我觉得她说得对,我会接受她的观点。但是在这样平等的交流中是有一个方向的,就是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
问:铁生老师在2010年12月31日走了,他的爱人尊重他的意愿,选择让生命回归自然,没有依靠科技进行无意义的治疗。现在医疗科技这么发达,很多时候我进入icu病房和医护人员聊,看到有些病人是被迫活着。如何让人在临终的时候走向自然死亡,您对这种尊严的死有什么样的观点?
答:我同意你的观点,在医学已经确定生命不可挽救的情况下,应该让病人有尊严地死去。西方现在在无痛医疗和临终关怀这两点上非常发达,让病人一方面减少最后的肉体痛苦,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和生活上得到很好的照顾,我觉得我们也应该这样。依靠人工器械和药物,人为地延续已经没有意义的而且很痛苦的生命,我是反对这种做法的。亲人往往好像是为了安慰自己的良心,但是我认为你让他有尊严地死去是更有良心的做法。
问:我身边有很多同学或亲戚,他们迎来了小生命的诞生,往往就产生了对物质的更强烈的渴望,理由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前程,您觉得这样做对吗?
答:你说的这个情况很普遍,作为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而这个爱的最具体表现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物质条件,在这方面不遗余力,甚至非常克己。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这样,但是我想这里面有一个度的把握的问题,并且要明白更重要的是什么。你在能力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物质环境,策划一个比较好的社会前程,这无可非议,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要给他创造一个好的精神环境,我觉得很多父母的问题是在这里,光是给他创造物质环境,对于精神环境没有任何考虑。我说的精神环境,一个是要真正给他爱,这个爱不仅仅是用物质来体现,一定要让他享受到亲情的快乐,孩子小的时候要舍得花时间陪他,和他玩,倾听他说话。你不能把他扔给保姆或老人,你就不管了,以为你去挣钱就是对他尽了责任。父母关注孩子,经常和他交流,这对于孩子的智力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对这个体会很深。如果你光顾着给孩子赚钱去了,没有时间和他在一起,把智力培养完全交给幼儿园和学校,在现在这种应试的方式下,结果就难说了。我说的精神环境,还有一点就是做人的引导,当然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自己做人要好,树立榜样,让孩子培养起自己去争取幸福的能力,以及必要的时候承受苦难的能力,有了这个就什么都不怕了。否则的话,你给他准备再多的钱也是白搭。(掌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魔道卧底反复横跳中 岁月与性情:周国平心灵自传 重生之邻家双子初长成 我跨界养的崽长角了 拜电子月老,谈赛博恋爱 本能迷恋 闲情的分量 重生之暴君当政 [吸血鬼]斯德哥尔摩 我,靠中奖发家[星际] 穿成虐文女主的日常[穿书] 帝尊医妃:夫人马甲超级多 强爱霸欢:娇妻送上门 求生公路模拟器[无限] 龙楼探险 斗地主之恋 爱若盛开,你自归来 造梦天师 我靠写爽文修妖 鬼闻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