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51章

当然,民族矛盾总是存在的,&ot;反清复明&ot;和&ot;驱逐鞑虏&ot;的呼声也不绝于耳,但对此要作分析。

在我看来,其原因有四。

一是&ot;夷夏之辨&ot;和&ot;非我族类,其心必异&ot;的思想根深蒂固,二是&ot;扬州十日&ot;和&ot;嘉定三屠&ot;的伤痛记忆犹新,三是满汉两族在许多方面并不平等(尤其是政治待遇不平等),再就是革命造反需要一个直截了当、具有煽动性的口号了。

在一个民族情绪甚浓的国家里,民族主义的口号恰恰是最煽情的,何况汉人原本是多数。

但不管怎么说,清末民族矛盾决没有发展到元末爆发民族起义的程度。

相反,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各族人民都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共赴国难。

清王朝,也不是因民族问题灭亡的(以上综述,参考了赵无眠先生的研究成果,请参看赵无眠《中国历代王朝大排名》)。

事实上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言,满清君主之符合中国传统,远远超过前朝本土出生的帝王;而他们所能行使之职权,也胜于历朝历代(请参看《中国大历史》)。

这多半是因为他们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对于政权的颠覆时时怀有戒心,因此居安思危,殚精竭虑,扬己(满族)之长,避彼(汉族)之短,从而将帝国制度发展到了极致。

也就是说,在帝国制度的框架内,他们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并不比历朝历代差。

清,有什么理由要灭亡呢?

一般地说,一个王朝所受的致命打击,无非内乱与外侵。

历史上有亡于内乱的(如汉、唐),有亡于外侵的(如晋、宋),也有亡于内乱和外侵双重打击的(如明、清)。

亡于外侵的,多因国力不强。

比如西晋,原本是战乱中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脆弱王朝,偏又实行错误的政治制度(即门阀制度和分封制度),结果导致八王之乱,自毁长城,最后是&ot;五胡乱华&ot;。

北宋(和晋一样,也是通过宫廷政变获得政权者),重文轻武,积贫积弱(财富集中于都市,兵力集中于京师,农村贫瘠,边防力薄),结果屡战屡败,不断割地求和,最后是&ot;靖康之难&ot;。

亡于内乱的,则多因纲纪废弛。

比如汉末,外戚乱朝,宦官乱政,皇帝大权旁落。

唐末,藩镇割据,宦官弄权,皇帝死于非命。

他们的灭亡,应该说都是&ot;理所当然&ot;。

明清则不同。

明清两代,国力既不弱,纲纪也算严整(清又胜于明),因此都是享国日久、中间没有断裂的朝代。

明代的皇帝问题不少,比如洪武杀人如麻,永乐心狠手辣,正德胡作非为,嘉靖炼丹服药,万历四十年不理朝政。

但元首虽有问题,政府却还不错。

明代的政府,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一套比较严密的官僚体系,又有一个基本称职的官僚集团,可以按部就班地处理军国大事,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而且,皇帝和朝臣,大体上也都能相安无事。

除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外,明代那些&ot;守成之君&ot;,一般并不过多干预内阁事务(不像清代皇帝事事乾纲独断);朝臣也都能恪守君臣大义,绝少觊觎之心。

所以,如果明清两代时间倒置,则所谓&ot;虚君共和&ot;,似乎也并非绝无可能。

当然,由于我们后面要讲到的原因,也只是&ot;似乎&ot;而已。

明之所以亡,原因当然也有多种。

其中之一,是太不讲人权,太不把官民人等当回事。

明代长时间实行特务统治,东厂、西厂,锦衣卫,横行霸道,糙菅人命,正所谓&ot;视民众为如蝼蚁&ot;。

明代皇帝,口含天宪,滥施y威,动不动就当众廷杖,剥皮实糙,正所谓&ot;视人臣如糙芥&ot;。

再加上宦官用事(如刘瑾),jian臣专权(如严嵩),皇帝自甘堕落(例子很多),官场腐败成风(例子也很多),百姓走投无路(比如逼反李自成),也就非亡不可。

何况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运气也不好。

他接手这个政权时,大明王朝已经千疮百孔,江河日下,日薄西山,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

相邻小说
再见,穆先生  龙套传奇  钓系美人上岗指南  从星空到心灵  玲珑配  给大佬续命后我把自己也赔了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瓮城火  我们青春里的小确幸  (综英美同人)拼死也要cosplay!  苏辰苏昊  [柯南同人]景与光与酒  全帝国都在撮合我俩  帝国小赘婿  师尊快上榻  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金屋藏起白月光  恐怖的QQ群  主君驯龙指南  凤倾天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