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15章

于是,高明的汉高祖刘邦,就做出了两个聪明的决定。

一是将秦代名目繁多的刑律简约到只有&ot;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ot;这样一句话,即&ot;约法三章&ot;;二是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的负担,放弃那些暂时可以不要的盘剥,即&ot;与民休息&ot;。

说起来那时也真苦,就连皇帝都配不起由四匹纯色骏马驾驶的专车,文武百官甚至只能坐牛车,因此都能艰苦朴素,以身作则,克己奉公。

高祖的几个子孙也表现出极大的克制力。

汉初规定地税不过十五分之一,景帝时又减到三十分之一,不满千钱的贫困户还能得到国家救济。

文帝刘恒和景帝刘启,轻刑法,减赋税,亲儒臣,求贤良,自己则恭俭无为,不事更张。

这样经过多年努力,就形成了帝国创立以来第一次被史家称羡不已,号称&ot;文景之治&ot;的相对安定繁荣局面。

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确知,汉初这几位皇帝的克制和让步,究竟有几分出于自愿,几分出于无奈。

但可以肯定,帝国在本质上是聚敛的,尽管这种聚敛通常表现为非暴力或者非典型暴力,却不会因此而不是聚敛。

作为寄生在帝国躯体上的吸血动物,统治集团如不聚敛就无法生存。

之所以说是&ot;寄生&ot;,是因为他们在征收了赋税之后,并不像现代国家的政府那样为纳税人提供相应的服务,而是用于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包括他们的好大喜功。

因此我们不能指望他们不聚敛,正如我们不能指望他们不专制。

同样,正如最&ot;好&ot;的专制不过是&ot;开明专制&ot;,最&ot;好&ot;的聚敛也不过是&ot;有限聚敛&ot;。

它的下限,是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如果在聚敛之余,一般民众尚能维持温饱,即是太平。

若能&ot;五十衣帛,七十食肉&ot;,那就是盛世了。

所谓&ot;文景之治&ot;便大体如此。

这就为汉武帝的大显身手提供了一个平台。

这里有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比如削藩,比如铸钱,比如土地私有,比如盐铁专卖,比如独尊儒术。

所有这些,都是围绕中央集权来进行的。

事实上,统一和集权从来就没有停止自己的步伐(比如不动声色地将某些有错或无错的藩国借故削除)。

只不过到了汉武帝时,已是全面出击,左右开弓,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一直深人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首先是限制民间的财力。

这就是盐铁专卖和官方铸钱。

我们知道,冶炼、制盐和铸钱,是当时的三大暴利行业。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理所当然地将其全部收归国有。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向豪强让步,允许民间私营,结果给帝国造成极大的危害。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壕胆敢领头造反,就因为吴国地处长江下游,煎矿得铜,煮水为盐,雄厚的财力成为他谋反的后盾。

覆辙岂能重蹈?因此汉武帝软硬兼施,一面立法严禁盐铁私营,一面招募歇业的盐商铁商为盐官铁官,从此开官营工商业之先河;而那些民营工商业,则从此一直受到帝国的遏制和压榨,只能在夹fèng中艰难地生存。

其实这正是帝国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实际上,任何一个集权的社会,一个有可能由集权发展为专制的社会,都不会允许民间资本形成规模,因为那会造成一个足以与自己抗衡的财力社会。

欧洲的帝国和王国,就是被这样一些由民间资本形成的财力社会搞垮的。

中华帝国的维护者们当然不会有这样的&ot;先见之明&ot;,预见到资本社会游戏规则对专制社会王纲道统的颠覆。

相邻小说
瓮城火  苏辰苏昊  [柯南同人]景与光与酒  帝国小赘婿  师尊快上榻  我们青春里的小确幸  (综英美同人)拼死也要cosplay!  恐怖的QQ群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龙套传奇  全帝国都在撮合我俩  金屋藏起白月光  主君驯龙指南  凤倾天阑  给大佬续命后我把自己也赔了  玲珑配  钓系美人上岗指南  再见,穆先生  从星空到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