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21章

世界各国应该都有知识分子。

但是,根据我七八十年的观察与思考,我觉得,既然同为知识分子,必有其共同之处,有知识,承担延续各自国家的文化的重任,至少这两点必然是共同的。

但是不同之处却是多而突出。

别的国家先不谈,我先谈一谈中国历代的知识分子,中国有五六千年或者更长的文化史,也就有五六千年的知识分子。

我的总印象是:中国知识分子是一种很奇怪的群体,是造化小儿加心加意创造出来的一种&ldo;稀有动物&rdo;。

虽然十年浩劫中,他们被批为&ldo;一心只读圣贤书&rdo;的&ldo;修正主义&rdo;分子。

这实际上是冤枉的。

这样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主流却正相反。

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证明,中国知识分子最关心时事,最关心政治,最爱国。

这最后一点,是由中国历史环境所造成的。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天没有虎视眈眈伺机入侵的外敌。

历史上许多赫然有名的皇帝,都曾受到外敌的欺侮。

老百姓更不必说了。

存在决定意识,反映到知识分子头脑中,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爱国心。

&ldo;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do;,不管这句话的原形是什么样子,反正它痛快淋漓地表达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声。

在别的国家是没有这种情况的。

然而,中国知识分子也是极难对付的家伙。

他们的感情特别细腻、锐敏、脆弱、隐晦。

他们学富五车,胸罗万象。

有的或有时自高自大,自以为&ldo;老子天下第一&rdo;;有的或有时却又患了弗洛伊德(?)讲的那一种&ldo;自卑情结&rdo;(feriorityplex)。

他们一方面吹嘘想&ldo;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rdo;,气魄贯长虹,浩气盈宇宙。

有时却又为芝麻绿豆大的一点小事而长吁短叹,甚至轻生,&ldo;自绝于人民&rdo;。

关键问题,依我看,就是中国特有的&ldo;国粹&rdo;‐‐面子问题。

&ldo;面子&rdo;这个词儿,外国文没法翻译,可见是中国独有的。

俗话里许多话都与此有关,比如&ldo;丢脸&rdo;、&ldo;真不要脸&rdo;、&ldo;赏脸&rdo;,如此等等。

&ldo;脸&rdo;者,面子也。

中国知识分子是中国国粹&ldo;面子&rdo;的主要卫道士。

尽管极难对付,然而中国历代统治者哪一个也不得不来对付。

古代一个皇帝说:&ldo;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rdo;真是一针见血。

创业的皇帝决不会是知识分子,只有像刘邦、朱元璋等这样一字不识的,不顾身家性命,&ldo;厚&rdo;而且&ldo;黑&rdo;的,胆子最大的地痞流氓才能成为开国的&ldo;英主&rdo;。

否则,都是磕头的把兄弟,为什么单单推他当头儿?可是,一旦创业成功,坐上金銮宝殿,这时候就用得着知识分子来帮他们治理国家。

不用说国家大事,连定朝仪这样的小事,刘邦还不得不求助于知识分子叔孙通。

朝仪一定,朝廷井然有序,共同起义的那一群铁哥儿们,个个服服帖帖,跪拜如仪,让刘邦&ldo;龙心大悦&rdo;,真正尝到了当皇帝的滋味。

《忆往述怀》第二篇:学林漫步《忆往述怀》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2)

同面子表面上无关实则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处世问题,也就是隐居或出仕的问题。

中国知识分子很多都标榜自己无意为官,而实则正相反。

一个最有典型意义又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ldo;大名垂宇宙&rdo;的诸葛亮。

他高卧隆中,看来是在隐居,实则他最关心天下大事,他的&ldo;信息源&rdo;看来是非常多的。

否则,在当时既无电话电报,甚至连写信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怎么能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因而写出了有名的《隆中对》呢?他经世之心昭然在人耳目,然而却偏偏让刘先主三顾茅庐然后才出山&ldo;鞠躬尽瘁&rdo;。

这不是面子又是什么呢?

相邻小说
一许秦心共余生  年下的恋人  他很耀眼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以下犯上  药不能停[星际]  学问人生  重生之不一样的人生  咸鱼穿书后秒变作精  周家兄弟  牛棚杂忆  侯门美人骨  衣锦华棠  美人一勾手,禁欲秦总掐腰宠  宦妻,本座跪了  他比钱更撩  另一种回忆录  留德十年  我有鬼眼谁有鬼脸  被仙尊大佬争抢后我成了最强团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