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30章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易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ldo;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rdo;。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第二次《求才令》颁布于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平定关中、杀伏皇后之后一两个月: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由此观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第三次《求才令》颁布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八月。

那时三国分立的形势已确立,曹操已于前一年由魏公进爵为魏王。

令文曰: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

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汙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汙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

其各举所知,勿有所疑。

以上三个《求才令》所以颁布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历来说法不一。

一些人认为曹操所以下此三令,乃是为了打击自东汉以来专门拿封建道德相标榜的名士世族,所以用人只重才而不重德。

我们且列举一些史料看看曹操用人是否就不注重个人的道德呢?据《后汉书》卷81《独行传》:

王烈……以义行称……曹操闻烈高名,遣征不至。

《三国志》卷16《郑恽传》:

郑恽……高祖父众,众父兴,皆为名儒……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

可见曹操用人不但重视德行,就是对于一般舆论也相当重视;而且曹操用人还有重德胜于重才的事例。

如《三国志》卷12《崔琰传》:

琰尝荐巨鹿杨训,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太祖即礼辟之。

就是曹操给群下的教令中,也有更多强调德行的,如操为丞相后,曾给典管选举的东曹掾崔琰下教说:

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

可证曹操用人决不是只重才不重德,不能因有《求才三令》就片面地认为操代表寒门地主打击世族地主。

实际上,作为名士世族的表率人物荀彧,也是&ldo;取士不以一揆,戱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

&rdo;操在《庚申令》中说:&ldo;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rdo;。

可见曹操认为重德与重才须因时而异。

当打天下时,为了减轻反对力量,壮大自己阵营,对于才智之士,需要努力罗致,所谓&ldo;文武并用,英雄毕力&rdo;。

曹操之所以能获得世族地主与庶族地主的共同支持,而扫灭群雄,其原因亦即在此。

相邻小说
死亡作业  肥你莫属  过期白月光  就看着目标崩人设!  嫡女重生之一品世子妃  全星际都是我的手下败将  基情比海深  梦境世界大具现  诱情:神秘上司的邀请  妃常嚣张之毒医大小姐  女主黑心莲男主傻白甜  前世宿敌和我同寝室  女主她不想走感情线  犬系女友,汤圆少女追夫记  锦衣褪尽  她/他真的好爱我  往届山诸神传  上贼船  驯兽传  绑定了不正常美食系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