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福利书库

推福利书库>饥饿的盛世读后感600字 > 第84章(第1页)

第84章(第1页)

不过皇帝并不以为奇。西洋人的长处就在于制造这些淫技奇巧而已,于人生日用并无大的裨益。试想,谁会用这样笨重的家伙来点火呢?只有和砷表现出了漫不经心的兴趣和一定程度的敏锐。&ldo;和砷用它来点他的烟斗‐‐似乎这个仪器只是个&lso;笨重的打火机&rso;‐‐并提了几个问题:&lso;是否可以用这透镜去火攻敌方的城市?阴天时它们如何起作用?&rso;但他并不听回答。&rdo;

帕克透镜的表演以哄堂大笑结束:&ldo;一个冒失的太监伸出手指被烧痛了,匆忙把手缩了回来,这引起了哄堂大笑。示范表演就到此为止。这太可怜了。&rdo;

皇帝又看了一眼气压计,确定了他的失望。&ldo;他看了一眼气泵,临走时冒出这么一句话:&lso;这些东西只配给儿童玩。&rso;&rdo;

在礼品中,英国人最希望中国人重视的是&ldo;君王&rdo;号的缩小模型,这是一艘装备着一百一十门大炮的战列舰,是英国舰队中最出色的战船。如英国人所愿,皇帝被它吸引了片刻。但是他提的问题却遇到了翻译上的困难。

皇帝扫兴地走了。不过基于他不同寻常的英明伟大以及他的军事素养,他后来还是补看了一下英国火炮的演练。不过很不幸,他们没有用英国炮手。&ldo;来了一名官员,他要求把炮弹即刻送到圆明园去试射。但中国人自以为技术熟练,没有要用我们的炮手。&rdo;

这次没有英国人目击的演练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不过从此之后,这些欧洲的最先进的迫击炮就再也没有被搬出来用过。总的来说,皇帝认为英国人是一个爱吹牛的民族,开始所称的极大极好的贡物,只不过是&ldo;张大其词&rdo;,很多甚至比不上中国人自制的&ldo;精巧高大&rdo;。

皇帝总结说:

现今内府所制仪器,精巧高大者,尽有此类……至其所称奇异之物,只觉视等平常耳。

英国使团还有一样撒手锏。这虽然不是什么高精尖产品,但使团成员几乎个个认为它会在中国打开销路,这就是英国马车。

中国马车几千年来一直没有大的变化。由于车轮是木制的,座位位于轮轴上方,人正好坐在重心上,又没有弹簧等减震设备,因此乘客饱受颠簸之苦。坐上几十里路,往往困顿不可言状。

英国人马上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发现,甚至皇帝坐的马车也是一样的不舒服:&ldo;皇帝轿后有一辆二轮马车,式样笨重,又无弹簧座位,同中国的普通马车相差无几……同英国赠送的舒适、轻便、华丽的马车比较起来,上下悬殊简直无法比拟。&rdo;(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而中国人乘坐英国马车的感受也让他们信心大增。斯当东写道:&ldo;特使在这段路上乘坐从英国带来的马车。从北京到鞑靼区这条路上,这样规模的大马车,大概首次遇到。特使有时约请几位同行的中国官员进到车来同坐一起。中国官员最初怕车身太高,容易倾覆,特使告诉他们绝对安全。他们坐在车上,看到各种灵巧设计,尝试到舒服的弹簧座位,可以随意开关的玻璃窗和百叶窗,车子走得又稳又快,他们乐不可支。&rdo;

如果说皇帝的科技知识缺陷使他无法理解英国科技仪器的过人之处,那么他的屁股总能感受到西洋马车的舒服吧?

他们因此判断,这将成为英国人用来交换茶叶的有力武器:&ldo;中国人的民族感情总无法否认和抵抗舒服方便的实际感觉。如同钟表和布匹一样,将来英国马车也将在中国是一大宗商品。&rdo;

不料,事实证明这又是一个可笑的一厢情愿。英国人&ldo;进贡&rdo;的两辆有弹簧减震设备的马车,根本没有被乾隆看见。因为车子的形制不合中国规矩:

所有礼物当中,那辆哈切特制作的漂亮马车最叫中国人伤脑筋了。京城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光是车上哪一部分是供皇帝乘坐的就让他们争执不休了。那辆冬天用的马车驭座篷罩带有漂亮的花边,装饰着玫瑰垂饰。它华丽的外表和高耸的位置让大多数人立即认定这是皇帝的座位。但是车厢之内该由谁坐就难以判断了。他们检视了窗户、百叶帘、帷幔,最终得出了结论,那只能是给他的嫔妃坐的了。那个老太监跑来问我,听说那个漂亮的高座是给车夫坐的,皇帝的座位在车厢里面,他面带讥笑地问道,难道我认为大皇帝会容忍有人坐得他还高、把背冲向他吗?他想知道,我们是不是有办法把那个驭座拆下来,移到车厢的后面去。(约翰&iddot;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原来,西式马车车夫的座位位居车厢的前面且高高在上,车夫背对皇帝,不合中国的礼制,只好将这辆车&ldo;束之高阁&rdo;。

这件事很容易让人想到乾隆的重孙子媳妇慈禧的另一件事:1898年,外国人送给太后一辆德国杜依尔汽车公司生产的第一代奔驰轿车。从普通人角度分析,这大奔至少要比马拉的轿车减震性能好,也要比人抬的凤辇减少颠簸感。然而,史料记载慈禧对这辆大奔并不满意。因为这辆车里,司机坐在太后的前面,这让慈禧很扫兴。因而仅仅坐了一次,这辆豪华的大奔就被慈禧弃而不用了。从那时起,这辆大奔就一直停在颐和园内。据说在&ldo;文革&rdo;动乱期间被砸烂后扔进了废品堆。

对礼品的失望加重了皇帝对英国人的反感。他认为自己受了&ldo;张大其词&rdo;的英国人的骗了。

而马戛尔尼偏偏选择了这个时候通过和砷向皇帝提出了英国的几项主要要求。他认为,皇帝认真观看了英国礼品后,应该对英国有所敬畏了。

见到马戛尔尼的这封信,皇帝才明白了英国使团的主要目的,并非是庆祝他的生日,而是想提出这些过分的要求。

即使是心情良好,皇帝也绝对不会考虑同意英国人要求中的任何一条。为大清王朝确定一系列永不变更的制度,是皇帝在位几十年一直致力的事情。因为一个小小的岛国几件不合胃口的礼品,就改变天朝定制,是不可想象的。

皇帝给英国人下了一道长谕,逐条驳回了英国人的请求:

关于英国人想与中国互派使节,皇帝说:

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向来西洋各国有愿来天朝当差之人,原准其来京,但既来之后,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内,永远不准复回本国。此系天朝定制,想尔国王亦所知悉。今尔国王欲求派一尔国之人住居京城,既不能若来京当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归本国,又不可听其往来常通信息,实为无益之事。且天朝所管地方至为广远,凡外藩使臣到京,驿馆供给,行止出入,俱有一定体制,从无听其自便之例。今尔国若留人在京,言语不通,服饰殊制,无地可以安置。若必似来京当差之西洋人,令其一例改易服饰,天朝亦从不肯加人以所难。设天朝欲差人常住尔国,亦岂尔国所能遵行?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留京,岂能一一听许?是此事断断难行。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致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反攻[星际]  甘味橘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青少年版)  穿成霸总的娇气包闺女  封敛雪印  藏住满分甜  就等你下课了  截胡  史上最怂阿飘  高武:我以仙法护华夏  可以给我你的校牌吗  三线玩家  喜欢你不是两三天  女配她美貌动人  凤凰落地不如鸡  情敌们后来都说喜欢我  红尸鞋  往生泪  你列表最软的妹  辉煌三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