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福利书库

推福利书库>大汉指的哪里人 > 第192章(第1页)

第192章(第1页)

马廖担心马太后倡导的谦恭之风无法持久,因此上书劝太后要完成德政。他说:&ldo;从前元帝取消服官,成帝穿用旧的衣袍,哀帝撤除乐府,但奢侈之风仍旧很盛行,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落,原因就在于百姓跟随朝廷所行,而不听信朝廷所言。改变政风民风,应该从最根本之处着手。经传说:&lso;吴王好剑客,百姓多伤疤;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rso;长安有谚语说:&lso;城中喜爱高发髻,乡下的发髻高一尺;城中喜爱宽眉毛,乡下的眉毛半前额;城中喜爱大衣袖,乡下的衣袖用了整匹帛。&rso;这些话好像是戏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事实。就在不久前朝廷推行一项制度,没过几天就推行不下去了,这也许是由于官吏不依法办事,但事实上是因为京城率先怠慢。现在陛下也养成了生活朴素的习惯,是因为神圣的天性,如果能把它坚持到底,那么天下人就会传颂你的美德,美好的名声将远播海内外,能够与神灵相通了,因此就更不用提推行法令了!&rdo;太后认为他的建议很正确,决定全部采纳。

含饴弄孙

此图描绘的是明德马太后安于后宫,养育子孙,而不参与国家政务的贤德故事。

建初四年(公元79年)四月,有关部门依据以前惯例,请求章帝分封诸位舅舅,章帝看到国家太平,物资丰盛,便封卫尉马廖为顺阳侯,车骑将军马防为颍阳侯,执金吾马光为许侯。太后得知后说:&ldo;我年轻时,很羡慕青史留名,并且为了这个志向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现在虽然年老,仍然告诫自己不要贪婪。因此日夜自励,希望能恪守此道,不辜负先帝;我还经常告诫兄弟,共同成就这个志向,至死而无憾。我本想在自己瞑目之日,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事,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我年老时这个志向竟不能实现,令我到死的时候仍然遗恨不已啊!&rdo;马廖兄弟得知后都极力推辞封爵,但章帝始终不答应。兄弟二人最后不得不接受封爵,然后又上书辞让官位,章帝答应了他们。五月,马廖兄弟三人辞官回家,再没有担任任何职务。

4白虎观会议

建初四年(公元79年),校书郎杨终建议:&ldo;宣帝曾广泛召集儒生,在石渠阁讨论儒家经典。现在国泰民安,学者们也该有所作为,但那些只知作注释的人,却破坏了《五经》的主旨。应该吸取石渠阁的经验,重新研究宏扬经书大义,作为后世永久的标准。&rdo;章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十一月,章帝对太常下诏说:&ldo;让诸将、大夫、博士、郎官及儒生们在白虎观集会,讨论众人对《五经》的相同与不同的见解。&rdo;五官中郎将奉命发出提问,侍中淳于恭向上奏报各种观点,章帝亲自出席,作出最后裁定,把结果记录下来,最后撰出《白虎议奏》。著名儒家学者丁鸿、楼望、成封、桓郁、班固、贾逵及广平王刘羡都曾参与此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从此,谶纬神学在当时的思想领域中取得了统治地位。

(1)经学派别之争

白虎观会议是汉代经学、谶纬迷信与政治结合的产物。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立五经博士,此后,儒家取得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儒家经典也被抬到一个极高的位置,对于它只能接受不能怀疑,从此,经和经学与汉朝政治联姻,成为汉朝的统治思想。不过,五经大部分是春秋以前的作品,与汉代政治并不完全一致;经学作为一门学问,内容非常复杂,也并不都能为现实服务。所以武帝以后,当政者都着力吸取经与经学中能够直接服务于封建政治的东西。于是便有很多儒生致力于阐发圣人的&ldo;微言大义&rdo;,把自己的哲学、政治等观点以及行为规范附会其中。政府为了宣扬经义,每经都设博士。同一经的不同派别,也分别设置博士。经师们为了成就功名,一方面严守师训家法,确保本派系有传人,一方面标新立异,想要出人头地,这就使得经学内部派系之争、经义之争十分激烈。另外,又有一些迂腐的儒生,改不掉&ldo;好是古非今&rdo;的老毛病,批评现实政治,甚至据守经义对抗皇帝诏书。如何使经与经学更好地为王权服务,是统治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汉宣帝在石渠阁召集经学讨论会,令各派人物讨论五经异同,以解决经书中的难点疑点。但这次会议讨论的全是些细枝末节,对于具体的问题缺乏逻辑分析与理论依据,最终以宣帝制诏给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结果并没能把各个学派纳入同一经学体系中,建立一统的正宗思想。哀、平之际,社会矛盾激化,在传统今文经学内部派系存在的条件下,新的学说又冒了出来。新学说有两种,一是古文经学,它是对今文经学的否定;一是谶纬神学,它是董仲舒公羊派儒学与神仙方术、世俗迷信相结合的产物。王莽时期,这三个学派并驾齐驱,已成鼎足之势。王莽为夺取政权作了充分的准备,他利用古文经学作为社会改良的历史依据,利用谶纬神学大造舆论。由于新朝很快覆亡,王莽没有来得及统一经学。

东汉政权建立后,光武、明帝、章帝沿用王莽的兼收并蓄政策,对经学三大派别取其长处加以扶植。如此一来,每个派别都想借助政权的力量发展自己,打击其他派别。因而它们之间的斗争较以前更加激烈。

东汉初年,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的矛盾空前尖锐。西汉中期以后,学者众多的今文经学占据着主导地位。王莽时期古文经学虽为官学,但今文经学家却将其视为异端。新朝灭亡后,今文经学乘势对古文经学发起攻击,逼迫它与政治、官学离异。但此时古文经学和过去不同,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并不能一击即溃。根据这种情况,光武帝采取了分别扶植的办法。《后汉书&iddot;儒林列传》说:&ldo;王莽更始的时候,天下大乱,社会各方面都趋于崩溃,古经书失散。等到光武帝时,他喜欢经书,经常在出巡途中遍访四处儒雅之士,搜寻那些散失的文学经典。以前很多儒生携带书籍逃往山林,这时无不带其书籍来到京城。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等人,先后名噪一时。政府于是设立了五经博士共十四位,教授各家弟子,《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四家;《尚书》有欧阳、大小夏侯三家;《诗》有齐、鲁、韩三家;《礼》有大小戴二家;《春秋》有严、颜二家,统归太常领辖。&rdo;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东汉初年所立的博士都是今文经学派,古文经学仍未被官方学校所接纳。不过,应刘秀召见前来京师的儒学大师中,古文经学家也不少,上述七人中,陈元、郑兴、杜林、卫宏都是有名的古文经学家。由此可知,古文经学也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开始受到政府的重视。后来,光武帝认为古文经学的政治地位需要提高,下令增设《左传》博士,但遭到今文经学、谶纬神学两派共同反对,不久便取消了。即使如此,东汉初的几个皇帝仍然努力扶植古文经学。汉章帝还曾为此下诏选拔高材生,专门学习《左传》、《梁传》、《古文尚书》、《毛诗》,以扶植微学,广存异说。由此可见,尽管古文经学始终未被官方学校所接受,但它在当时却已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至尊公子  [综英美]超级英雄手册  你好难追  予楚  荆棘热吻  恋爱假说  八十年代文艺青年  归期  和大理寺卿谈情说案的日子  可以住你衣柜吗  恐怖少年  姐夫大人,慢点爱!  小姐姐,我喜欢你  重生之回到离婚前  本法官萌萌哒  阴阳公交车  再弃坑就剁手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O装A真是太难了  守护我方公主[综武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