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11章

第10章关于&ldo;天人合一&rdo;思想的再思考(3)

下面介绍第二篇文章:郑敏教授的《诗歌与科学:世纪末重读雪莱〈诗辨〉的震动与困惑》。

雪莱的这一篇文章是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章,真正闪耀着&ldo;天才的火花&rdo;。

西人有言&ldo;诗人是预言家&rdo;,这话极有见地。

诗人大概比我在上面提到的看(猜)匾的近视眼要高明得多多了。

郑敏先生又以自己诗人的敏感写出了重读这篇文章的震动与困惑,极具有启发性,这与我在《新解》中提出的看法几乎完全符合。

我不禁有点沾沾自喜了。

我在下面就郑敏教授的文章谈几点意见。

(一)雪莱预言工业发展的恶果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以惊人的诗人的敏感,在西方工业发展正如火如荼地上升的时候,预先看到了它能产生的恶果。

因为我自己没有读《诗辨》,我只能依靠郑敏先生的介绍。

我还是抄一点她的文章吧:

在他的感受里,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文化和人民的心态可谓病入膏肓。

人们醉心于利用新兴的科学占领财富,一味放纵钻营的才能,而忽视心灵的培养。

人们以机械的生产压制真正的创造性,而只有创造性才是真正的知识的源。

在《诗辨》中雪莱指控工业革命将人们引上贪财、自私、愚昧的道路。

郑敏先生接下来在下面又写道:从17世纪到19世纪,西方文明在强大富裕的路上疾驰,价值观念经受强大的冲击,科技的惊人成就使得人文科学黯然失色。

为积累财富所需的知识和理性活动成为文教界所重视的,而诗和想象力由于其无助于直接换取市场上的优势而受到忽视,前者雪莱称之为钻营的本领,诗人意识到物质的丰富并不必然促成文明自低向高发展。

这些话对我们今天的中国也还有其借鉴的意义。

我并不主张,一切的财富积累都必须反对。

那是某些宗教教派的信条,为我所不取。

但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不应该进行点精神文明方面的教育吗?

接下去,郑敏教授根据雪莱的预言列举了一些随着高科技在20世纪的发展而产生出来的&ldo;罪恶&rdo;:原子弹、艾滋病、民族仇恨的战火、森林的被破坏、海洋受污染、动物种类不断减少、臭氧层遭破坏、吸毒的蔓延、国际贩毒活动猖狂、黑手党的暴力活动、灭绝种族的纳粹大屠杀、恐怖的夜间失踪、精神病院的黑暗,等等。

这同我在一些文章中列举的&ldo;弊端&rdo;,大同而小异。

真是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

(二)雪莱开出的药方

上面列举的那一些现象,不管称之为什么,反正都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必须有解救的办法,必须有治这些病的药方。

根据郑先生的介绍,雪莱开出来的药方是诗与想象力,再加上一个爱。

根据郑先生的解释,&ldo;诗&rdo;,在很多情况下指的是诗的功能。

雪莱认为,诗是神圣的,它具有一种道德的威力,它能克服邪恶。

&ldo;想象力&rdo;,雪莱在《诗辨》中提出了它作为对物质崇拜和金钱专政相对抗的解毒剂。

这种想象力的成分有柏拉图的理念,康德的先验主义,以及大量带有非理性(不是反理性)色彩的人文主义。

在《诗辨》看来,那在富与高尚之间遗失的环节,就是想象力和诗。

雪莱医治人类创伤的另一剂良药就是&ldo;爱&rdo;。

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地下凶神德漠高更说,&ldo;爱&rdo;这双有医疗功能的翅膀拥抱满目疮痍的世界。

总之,雪莱的浪漫主义想以爱来医治人的创伤,以想象力来开拓人的崇高,以诗来滋润久旱的大地。

他的这一些想法,我们不见得都能接受。

但是,这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启发性,则是必须肯定的。

相邻小说
穿成炮灰后我爆红了[穿书]  攻略高岭之花[无限]  坏坏表弟  小日子  嫁给大反派  废材狂后,魔君太腹黑  三宝妈咪才是白月光  君问归期未有期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空间]古穿今之沈嬗  高攀  慕浅若止  双程3之如果  快穿之游戏人生  圣君身死道殒后  白说  乌木与晚香玉  因晓故事  冥婚正娶  他真的很难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