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35章

张璁、桂萼入京,掀起了大礼议的又一个高潮。

只不过这一次,是议礼派在皇帝的支持下人数越来越多,完全占据了上风。

据说张璁、桂萼一入京,朱厚■就授他们为翰林学士。

翰林中的其他官员竟然纷纷请求辞职,以表示不愿与张璁、桂萼二人同事的决心。

嘉靖三年(1524)七月,皇帝命去除&ot;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ot;中的&ot;本生&ot;二字,遂引发了反对皇帝过度尊崇亲生父亲的哭门事件。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对众臣说:&ot;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ot;于是,群臣跪伏于左顺门,大呼太祖高皇帝、孝宗皇帝。

朱厚■命太监传谕说:&ot;尔等姑退!

&ot;但是,群臣到中午时分仍然伏地不起。

于是,皇帝命锦衣卫将翰林学士丰熙等8人逮入诏狱。

杨慎等人于是撼门大哭,一时&ot;声震阙庭&ot;。

朱厚■大怒,将五品以下官员马理等134人逮入诏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姑令待罪。

但是,朱厚■余怒未息,命将杨慎、张原等纠集者实行廷杖。

张原当时即被杖死,杨慎等或削职为民,或充戍边疆。

这件事,当时也称为&ot;大礼狱&ot;。

明代士大夫的风节,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得非常强烈。

但是,这一事件同时也使&ot;衣冠丧气&ot;,而张璁等人气势极为嚣张,议礼一事亦沿着议礼诸臣的主张越滑越远。

嘉靖三年(1524)九月,定大礼,称孝宗为&ot;皇伯考&ot;,昭圣太后张氏为&ot;皇伯母&ot;;称恭穆献皇帝为&ot;皇考&ot;,章圣太后为&ot;圣母&ot;。

第33节:迷信道教荒废国事

至此,世宗解决了&ot;谁是我的父亲&ot;的问题,明确地表明孝宗朱祐樘只是自己的伯父。

但是,正如孟森讽刺的那样,既然当初反对称亲生父亲为皇叔父的理由是&ot;如果称皇叔,就要讲君臣之义&ot;,那么称孝宗为皇伯考不是也要讲君臣之义吗,难道要把孝宗当作世宗的臣子吗?这里面无疑存在着一个自相矛盾之处。

所以,清代人在修《明史》的时候,也总是议论纷纷。

为此,学者毛奇龄曾专门写了一篇《辨定嘉靖大礼议》的文章,从经学的角度专门探讨明代人疏于知礼。

但是,今天看来,大礼议一事,并无是非曲直,倒是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皇权的专制力量之强大。

后来,议礼一事还不仅停留于此。

世宗非但对其生父称帝称考,而且称皇称宗,乃至超越武宗而配享于明堂。

这样的做法,连张璁等人都觉得有些不对。

但是,谁又能节制皇帝的随心所欲呢?晚明学者黄景■说得好:&ot;有导其源,思节其流,难矣!

&ot;其实,后来世宗的随心所欲,又何止在大礼议一事上,在迷信道教上,他更是走得越来越远。

相邻小说
缘既定何以忧  坟城  推理要在晚餐后  筝祗  白姑娘鬼话  穿成霸总亲闺女  水落情出  红鸾星动:八王爷的爆笑宠妃  上将醒来怀孕了  师尊  长命女  原始人都惊呆了  斗罗:唐三是我哥  失落的秘符  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  小小说30年  好想赶快成为名侦探  说沉鱼  古代接生婆  怎敌她,晚来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