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5章 瑞羽堂

大魏尊世胄,卑寒士,有司选举,必稽谱籍——庶族根本就不入籍谱,久而久之,自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而海内名门著姓,也非一视同仁。

按照“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曰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

的前朝之例,世胄门第的高低,依次是膏粱、华腴、甲乙丙丁四姓。

然而本朝在膏粱之上,有六姓皆是下古以来富贵不断,于大魏有极大功劳,远不止三世有三公的寻常膏粱所能比——以与大魏另外五个顶尖的门第一样有着极悠久的历史与传承的凤州卫氏为例:卫姓最尊贵的起源是轩辕氏的姬姓,出自周文王之第九子康叔。

康叔封于卫地,是春秋战国时的诸侯之一,子孙就以国为氏。

卫亡后,秦始皇整合姓氏,卫国宗室子弟及国中之人遂以国为姓,凤州卫氏正是号称康叔嫡支后裔。

而数百年来凤州卫氏才华横溢之辈层出不穷,光是在国祚只得百余年的前朝位极人臣者前后就有五位,三品以上实权之官多达数十,五品以上京官数目过百。

到本朝因从龙之功,更是辉煌赫赫,族中世袭罔替的爵位亦有两个。

至于现下在朝野上下为官作宦的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不折不扣是皇族以下最显赫的门第之一,余者既能和卫家比肩,自然也是相去不远——由此,为表彰这六姓,惟此六家可立阀阅、书功劳,彰显门庭,骄行众人。

膏粱并以下,统称世家,比六姓俱低了一头。

卫氏本宗的堂号化自祖籍凤州,为瑞羽堂,如今执掌瑞羽堂、居卫氏阀主之位的正是卫长嬴的祖父卫焕。

卫焕一度官至司徒,还兼着太子太师、大都督等职,且为大魏六位上柱国之一,是本朝举足轻重的权臣。

然而多年前一场大病,几乎失了性命。

当时有卜者说其不宜离开故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卫焕命人将自己送回凤州,后来果然痊愈,痊愈之后今上下旨征召,哪知才出凤州竟然又旧疾复发,只得提前告老,致仕还乡。

因卫焕在任时极得帝心,知他不能继续出仕,今上十分失望,特加封常山公,以示荣宠,考虑到凤州是卫焕的故乡,又让卫焕庶出的三子卫盛年任了凤州刺史、奉养卫焕——实际上凤州打从大魏还没建立起来之前,就已经实际上处在卫家的控制之下了,卫盛年任不任这刺史,凤州照样是卫焕说了算。

在凤州及左近卫家的势力之内,上至缙绅下至贱籍,可以不把朝廷行文圣旨甘霖当回事,却对卫氏一族奉若皇室。

宗族高于朝廷,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在凤州,大魏如今拔尖的六阀在桑梓地都有着种种的特权,譬如凤州之于卫氏,青州之于苏氏,锦绣郡之于端木氏,江南之于宋氏,东胡之于刘氏,西凉之于沈氏——六阀在这六地的势力实际上是被朝廷所默认的,这也是魏高祖对于当年开国之时诸阀阅支持的回报之一,代代因循了下来。

凤州卫氏如今势大的有两堂,一个是本宗瑞羽堂,另一个则是百年前分出的分支知本堂。

本是对应着卫家在本朝世袭罔替的两个爵位,敬平公与景城侯,但这一代的敬平公卫桓碌碌无为,从少年起就喜好声色犬马,乐于清谈,却厌恶案牍劳形,不愿意出仕。

而卫焕虽然是庶出,却精明强干、擅长谋略。

所以老一代敬平公去世前,虽然将爵位传于嫡长子卫桓,但瑞羽堂却交给了庶子卫焕。

至于景城侯一脉的知本堂,祖堂距离瑞羽堂不远。

虽然景城侯嫡支从本朝初年就长居帝都,至终乃还,但究竟出自同源,常有来往。

而且当年卫焕致仕后,因瑞羽堂无人可续司徒之位,遂力荐景城侯卫崎,今上许之。

所以逢着年节,景城侯都会遣人迢迢而回,慰问敬平公与卫焕,以示不忘旧情。

卫焕致仕之际尚且不到知天命的年纪,在帝都时日理万机惯了,回凤州后又身体康健,扃牖一堂,不免无聊。

而他的庶三子卫盛年虽然由父得了刺史之位,实际上能力平平,将凤州上下管得糊里糊涂。

卫焕索性就代其子行政凤州,每日里由卫盛年奉去衙门代子批阅公文、判断案情——这是前几年。

这几年,朝廷吏治越发的崩坏,各地盗匪横行,大魏北面的戎人、西面的秋狄都是蠢蠢欲动。

相邻小说
我在豪门养熊猫[穿书]  每天想到离高富帅差一点就伤不起  银魂同人难以逃脱  万水千山拟人录  他的小蜜糖  朝夕心颤  (漫威同人)漫威  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  隐婚老公太神秘  重回六零:我带着淘宝无敌了  偏执浪漫  不夜侯  凶兽饲养指南  全世界都变性了  在横滨靠山海经养家  我被读心后始皇统一全球了?  当皇帝错绑了宫斗系统后  太子表哥  贫穷男,富贵女  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