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福利书库

推福利书库>饥饿的盛世算不算历史著作 > 第50章(第1页)

第50章(第1页)

制造恐怖,杀一儆百,是皇帝的惯用手段。在乾隆一朝政治中,经常可以见到出其不意、轻罪重罚的事例。

除了情绪和性格因素外,乾隆行政之忽宽忽严,更主要是策略的考虑。

几乎所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深懂恐怖的妙用。恐怖使官僚机构更有效率,使底层民众更有纪律,使统治者的仁慈更容易让人们记住,因而也使统治者更安全。马基雅弗利说,&ldo;令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更安全&rdo;。一个不懂得&ldo;杀人立威&rdo;的君主,早晚会受到被统治者的轻视。而仁慈和宽容,只有在恐怖和严厉的背景下才更为人们所珍惜和颂扬。所以成功的统治者必须具有两面:一面是圣人一样的仁慈,另一面是狮子一样的残暴。

对于极端珍视权力的乾隆来说,不让人掌握他的统治定势,是极为重要的事。使人们永远处于战战兢兢不知斧头何时落下的心理状态,是他既定的统治目标。乾隆一贯认为,适时制造一两起出奇的、出格的大案,才能最有效地起到震慑、恐吓的作用。这是破除阻力,推进某项政策的事半功倍之策。他非常喜欢史马迁的这段话:&ldo;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夫弃灰,薄罪也,而被刑,重罚也。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rdo;

意思是说,商鞅对在道路上扔垃圾者施以重刑,是治国的好办法。把灰倒在道路上,这是小小的过错。对此小错而施以重罚,可以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乾隆认为,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冤枉几个小民,甚至几个官僚,都是无足计较的成本。因为他胸怀的,是整个国家,整个社稷。

皇帝果然达到了目的。&ldo;字贯案&rdo;有力地推动了禁书运动。在此案之后,各省的禁书工作都雷厉风行地开展起来,各地先后设立&ldo;书局&rdo;,专门负责查缴&ldo;不法违碍&rdo;书籍。各地官员放下手头其他工作,把禁书当作当前最重要的核心工作来抓。他们在地方广贴告示,恫吓藏书之人,如果再不交出违碍之书,将&ldo;贻累及身,更累及于子孙&rdo;。许多地方官员充分发挥创造性,想出了种种阴毒的办法。比如浙江巡抚三宝说,他将全省的教职人员都分派回老家,让他们深入各自的亲戚家里,&ldo;因亲及友,细加访询检查&rdo;,并且把缴书的成绩作为将来升官的依据:&ldo;将来即以缴书之多寡为补用名次先后。&rdo;在三宝的启发下,各地官员也命令工作人员深入居民家中,甚至穷乡僻壤的农民家中,逐户搜查。整个大清王朝几乎被掀了个底朝天。

随着禁书运动轰轰烈烈地进行,越来越多的违禁图书被送到北京。成果是如此丰硕,以致朝廷原来暂时存放不法书籍的方略馆居然书满为患,无法容纳,甚至院子里也堆积如山。

那么,这些如山如海的书籍中到底都有些什么内容,让皇帝如此兴师动众去搜罗并消灭呢?

康雍两代,禁书大约有以下两类:

一是有反清思想的书籍。汉人历来有狭隘的民族观。黄宗羲说:&ldo;中国之与夷狄,内外之辨也。以中国治中国,以夷狄治夷狄,犹人不可杂之于兽,兽不可杂之于人也。&rdo;那些宣传&ldo;华夷之分,大过于君臣之伦&rdo;的传统历史观,以及宣传&ldo;夷狄异类,近于禽兽&rdo;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图书当然是犯忌讳的。

二是记录了满族人征服中国过程中种种暴行的野史。明末清初的书籍中,记载满人暴行,咒骂诋毁者,为数颇多,这都是清代统治者十分在意的禁书。

而到了乾隆朝,文字狱的范围在这个基础上又大大扩展。乾隆皇帝做事的特点是通盘考虑,斩草除根。康熙、雍正所针对的,主要是已故作者的作品,而乾隆却把矛头扩大到了所有活人的&ldo;违碍文字&rdo;。他要修正的,不仅是反满情绪,还包括汉族人对所有少数民族政权的&ldo;错误看法&rdo;。所以,他要禁绝的,不只是明末清初的野史,而且还包括宋元明时代所有指斥少数民族的字句。

因此,在乾隆的标准下,文字禁忌可谓多如牛毛:要忌虏、忌戎、忌胡、忌夷狄、忌犬戎、忌蕃、忌酋、忌伪、忌贼、忌犯阙……对于事涉&ldo;女真&rdo;&ldo;满洲&rdo;字样的书当然要求更严。女真在中国历史上活动很长时间,从宋至清,凡书中有涉&ldo;女真&rdo;&ldo;女直&rdo;&ldo;满洲&rdo;,甚至&ldo;辽东&rdo;字样的书籍,哪怕只提一个地名,都有违碍的可能。用这个标准来衡量,&ldo;忌讳&rdo;文字当然比比皆是,不法图书当然也就处处都有了。在宁左勿右心态的支配下,各地官员凡遇涉嫌&ldo;忌讳&rdo;的图书,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收缴,请示&ldo;一体送毁&rdo;&ldo;概毁全书&rdo;。

皇帝为什么对民族情绪视如大敌呢?原因是清王朝与历代汉人王朝的建立过程不同。

清代帝王最爱说的一句话是&ldo;我大清得天下之正&rdo;,也就是说大清之取天下,是有史以来最光明正大、顺理成章的。

清代君臣这样解释这个&ldo;正&rdo;。他们说,曹魏、西晋、唐、宋诸朝,都是原来的臣子趁着混乱从孤儿寡母手中抢得了政权,有偷和骗之嫌,实在称不上光明正大。至于汉朝和元朝,则是赤裸裸凭头颅和鲜血建立的,比前述诸朝实在硬气得多。&ldo;然汉自灭秦,元自灭宋,虽未尝不正,而与鼎革相接。&rdo;(章学诚《丙辰劄记》)比如宋朝本来没有过错,元朝强抢,是不是有点不好意思?再比如明太祖虽然是一介平民,但毕竟是元朝的子民,&ldo;以纲常伦纪言之,岂能逃篡窃之罪&rdo;?(《大义觉迷录》)

只有清代皇帝不存在这个心理负担,因为他们的天下是得之于&ldo;流贼&rdo;,而非得之于明朝。他们与明朝本是&ldo;邻国&rdo;,见邻国奴才起来造反杀了主子,出于义愤出兵镇压了奴才,替这家主人报了仇,&ldo;明朝天下亡于流贼李自成之手,是强盗劫去家财,赶出明之主人者,李自成也。我朝驱逐流寇,应天顺人,而得天下,是乃捕治强盗,明罚敕法之天吏也&rdo;。(《大义觉迷录》)&ldo;于故明但有存恤之德,毫无鼎革之嫌&rdo;。所以说起来,别人得天下都是靠抢和骗,而&ldo;我大清&rdo;则是因为&ldo;见义勇为&rdo;而顺理成章地得了这么大一片家业,实在是&ldo;正&rdo;得没法再&ldo;正&rdo;了。

枪杆子在手,什么谎话都可以说得理直气壮,甚至能把说谎者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这本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例。不过清王朝统治者的巧言佞辩还是出人意料。

其实,历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背后的心理动力都是对财富的掠夺。而清王朝建立过程中的血腥、野蛮和残暴在许多方面都创造了少数民族征服过程中的历史纪录。

满洲人入关,并非像他们自己所说,是看到天下无主,才来&ldo;为内地人民服务&rdo;。明代满族本来处于奴隶社会时期,经济落后。从明朝初年开始,他们就经常从汉地和朝鲜掠夺人口,充当奴隶。明宣德八年(1433年),锦衣卫指挥吴良出使海西,亲见当时的&ldo;女真野人家,多中国人,驱使耕作&rdo;。到了明末,女真人更是不事生产,全民皆兵。对外抢劫,成了后金国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喜欢你不是两三天  女配她美貌动人  藏住满分甜  封敛雪印  三线玩家  高武:我以仙法护华夏  红尸鞋  往生泪  你列表最软的妹  史上最怂阿飘  情敌们后来都说喜欢我  截胡  反攻[星际]  凤凰落地不如鸡  就等你下课了  甘味橘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青少年版)  穿成霸总的娇气包闺女  可以给我你的校牌吗  辉煌三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