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推福利书库

第16章

1936年冬,贺子珍又生一女,邓颖超说&ot;是一个小姣姣&ot;。

毛泽东根据《西京杂记》中&ot;文君姣好&ot;取名毛姣姣。

1947年姣姣从苏联回到陕北,毛泽东当时化名李得胜,就给姣姣取名李敏。

正文第25节:温暖的旧书(1)

更新时间:2007-12-411:08:26本章字数:1762

1937年底,贺子珍在莫斯科生下一男,这是毛泽东的第9个孩子。

未满周岁,就因感冒转成肺炎而夭折。

我追赠其名为毛岸彤。

贺子珍在不到九年的时间里,一共生了6个孩子,3男3女,真是生育力旺盛。

可惜因为条件艰苦,两男一女夭折,一男一女失踪,只剩下一个李敏。

十足令人感慨。

毛泽东的第10个孩子,是江青1940年生的李讷,跟李敏联起来,取自《论语》中的&ot;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ot;。

李讷毕业于北大历史系,过去和现在都过着绝非太子党的普通生活。

毛泽东的三位夫人虽然给他生育过十个儿女,但是身后并不热闹繁华。

革命领袖用不着依靠子孙富贵来给自己增光,他们生来的意义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民大众子孙绵长的,他们的不朽业绩自会穿越历史的长空,鸣响在浩淼的苍穹。

温暖的旧书

列宁说:&ot;在历史上,任何一个广泛的翻天覆地的人民运动都不免要带些脏东西,都不免会有些野心家和骗子、吹牛和夸口的人。

&ot;--《列宁全集》第27卷240页。

国庆整理旧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扉页题词为:&ot;公元1993年12月20日下午,天昏地暗,风沙大作。

党组织委派孟二冬同志向党员分发此书。

当黄凤显同志双手捧书立吾门首之际,一股暖流涌自两踵,经胯间布满全身。

乃取书急读数篇,须臾风沙歇止。

孔庆东谨识。

&ot;

当年读《留东外史》的卡片上记着作者的观点:&ot;我们国民的劣根性是甚么?就是要钱,想做官。

&ot;作者一方面津津乐道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吃喝嫖赌的风流生活,另一方面又心疼中国人把大量财富都消费在日本女人身上,特别做诗一首曰:&ot;女人本是两脚狐,一入女人万事无。

可怜祖国苍生血,供养倭姬叫不敷。

&ot;这诗写得半雅半俗,正是那一代海龟矛盾心理的反映。

一本《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的扉页上写着:&ot;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廿九日午旷新年君于北大燕春园以涮羊肉享余及贺照田君席间贺君出此书以其值菲赠余。

&ot;贺照田的东北式的冷幽默今天想来颇为温暖。

一本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重视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论秦始皇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还有一本农村读物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里面都收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禹斌写的《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历史意义》,不知道是当时的哪位老师写的。

我想起当年我小学三年级,代表全校被选派到区里参加讲&ot;儒法斗争&ot;故事比赛,我讲的是《柳下跖怒斥孔老二》和《西门豹治邺》。

继红小学的一个白瘦白瘦的姓吕的孩子是我的强劲对手,他指责我讲的孔老二为什么站着,他说孔老二应该在革命起义军面前哆哆嗦嗦地弯着腰才对。

我说不对,孔丘的思想是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他是想去教训一下柳下跖,又不是请教问题,他怎么会弯着腰呢?再说他是个顽固不化的花岗岩脑袋,认为起义就是犯上作乱,所以他一定是理直气壮地站着的。

那孩子听了,撇着嘴不服,一副趾高气昂的派头。

等他讲完了《守株待兔》和《陈胜吴广起义》,我立刻指出了他的一个致命错误进行打击报复:他讲到&ot;陈胜看了看时间&ot;那句时,用右手撸了一把左腕,低头看了一眼。

我毫不留情地嘲笑道:&ot;你给陈胜买的手表啊?你再给他买个望远镜多好啊!&ot;当时评奖的那些老师哄堂大笑。

那孩子红着脸道:&ot;那你说该咋看时间哪?&ot;我右手遮在额上,仰头看了一看,说:&ot;劳动人民都是这样看时间的,知道不?&ot;那孩子哑口无言。

而我立刻成了&ot;名人&ot;,给学校夺得了一张奖状,给自己得了两本大算草,一块黑白两用橡皮,外加两根麻花--路上吃了一根,另一根带回家里显摆,相当于今天的暴发户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

《天安门诗抄》里夹着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全国流传的《周总理遗言》,是母亲从厂子里带回的复写件,题目是《周总理在接见八大军区司令员的讲话》。

相邻小说
疯批怀里惊坐起,冤种竟是我自己  亲了我,你要负责  踩踩地图旅旅游  大寰妤:许我倾室江山  危险游戏:总裁十恶不赦  长梦·孤行  BOSS的护夫萌兽[快穿]  贴心交易DIY  废材毒妃要逆天  爱你,到时光尽头  大王,温柔点(良人请入帐卷三)  阴阳林思源  她身娇体弱,被禁欲皇子捧在心尖宠  温柔的嘹亮  他作精病娇还黑莲花  47楼207  逆天萌兽:绝世妖女倾天下殷念苏琳嬿  青楼文化  [hp同人]哈利波特之只为了你  上海婚姻故事